为什么我认为内省是最难能可贵的品质

标题没说完,其实完整的话应该是“为什么我认为内省是‘理性’、‘内省’和‘情绪控制’三者中最难能可贵的品质”。理由如下:

1)理性和情绪控制的大众接受度高,而内省的价值却长期被大众忽视,这造成内省程度高的人比其他两者更稀缺。学生在学理工科等偏逻辑的学科中潜移默化地就能学会理性思考这种思维范式,这使得绝大部分接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大都拥有不错的理性(>6/10)。而近代以来,理性也是公认的好品质,大部分受过教育的人都会认可理性的价值,他们也都愿意变得理性,只是不是每一个人的都做得到而已。另一方面,现代的流水化细分工式生产,使得理性不再只是关乎到个人利益的优点,而成了决定生产力的要素。雇主都希望自己的员工是理性的,因为理性的员工决策正确率更高,办事更不容易出篓子,这能使雇主赚到更多的钱。

相比理性是衡量人在通常情况下遵循逻辑行事的程度,情绪控制则更多的是衡量人在面对压力和冲突时还能保持多少理性的标杆。情绪控制同理性一样,获得了绝大多数受过良好教育的人的认可,大多数受教育者都会希望自己的情绪控制能力足够强;而成功学等大众传媒不遗余力地宣扬情绪控制力,诸如“情商”这类概念的发明,也使得越来越多人能认识到情绪控制力的重要。

与理性和情绪控制充足的曝光率相比,内省这种品质却常常被人忽视。学校里从来不会有教人如何内省的课程,社会上似乎没人宣扬内省的好处,而工作上似乎有无内省也没有太大差别。不仅如此,因为内省是一个充分向内、排他性的行为,内省的过程本身很难被人观察得到。人们可能会夸奖身边的某某某很理性,情绪控制力很好,但是却鲜有人夸奖某人很内省。更坏的是,因为人们只能观察得到内省的结果,而这种结果可能就是“更理性”和“情绪控制力更好”,于是内省则更加被人忽视,而理性与情绪控制则更加被人赞扬,这真是恶紫夺朱啊。

2)内省的过程必然包含着内心的挣扎,而这种挣扎体现出人对自己的追求,这种追求使内省得以区别于理性和情绪控制这种更加低阶的品质。如果说情绪控制只是在与人的动物本能作斗争,而理性只是把人的智慧以逻辑的形式范式化,那么内省则超脱了“克服人的动物性”和“发扬人的智慧”这种更加基础的欲求,向着自我实现的目标进发。一个一帆风顺,万事如意的人是很难内省的:既然生活的一切都是那么的顺利那么的完美,那还要内省个什么呢?只有当人遇到困境与挫折的时候,人才会深刻体验到自己的存在。然而仅仅是困境和挫折是不够的,因为这还不足以激发人的内省。内省的奥妙在于,其全部动力来自于现实和理想的落差,内省程度愈深落差就愈高,而落差愈高也就愈体现人对自我实现的追求——灵魂的深度也便在此体现出来了。不仅如此,内省还意味着自我怀疑,而这种自我怀疑对于自尊心脆弱者和盲目自大者都是致命的。也就是说,一个充分内省的人,自尊心脆弱或盲目自大的概率大大降低,相比之下,他更有可能是一个不卑不亢不妄自菲薄的知己者。

3)正是因为上述所说的一二点,与理性和情绪控制相比,内省这种品质更加“天然”和纯粹,因为它不单单只是人性格上的优点,也照射出灵魂的深度。每一个人,哪怕他是十恶不赦之徒,都可以变得更理性、情绪控制力更强,只要他们愿意为之努力,而内省则绝非肤浅世俗之徒能企及的。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