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随记 其二

在中大呆了两年,认识了好多人。不管怎么说,在中大的这些日子里都算是人生经历最丰富的两年了,虽然正儿八经的事并没有做多少。尤记得各种人生的第一次呢……第一次在舞会跳舞,第一次认真投入于一个社团,第一次……有趣的是,班上的人没有混熟多少,倒是在班外认识了很多人。有各院辩论队的辩友,上体育课认识的哲学转数学的同学,还有在食堂偶遇互留微信相忘江湖的过客,不一而足。

马上要离开了,恐怕联系渐疏。开始舍不得那些人,那些事。不过搞笑的是,我妈似乎早就发现了,我总是在离开了一个地方后,很快就会很少再跟那里的人交流,然后再很快把一切忘的干净。不论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记得初中转学的时候,当时也是依依不舍,还一度寄信回去,不过最后也很快没了音讯。这件事还被我妈调侃过很多次。后来有几次回老家,想找同学聚一聚也羞赧作罢。其实现在还记得当时和班上同学的关系都极好呢……

更不必说高中。搬到广东6年以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能很好地接受这里的文化,比如仍未学会但是以未学会而自豪的粤语。高一的一班散了后很快就叫不出同学的名字了,而高三的十七班恐怕情况不会更好。

不知是因为性格使然,还是社会规律,抑或是一直忙于学习…,或许我很快就会很少跟这片土地上的人有太多联系了。理性告诉我其实我可以把这些作为一个机会难得的社会学自然实验,以一个观察者的身份注视着这一切渐渐发生,并且顺便得出一个不错的结论;但是一旦忙下手中的事,便容易在夜晚和音乐的催眠下感时伤怀。不过话说回来,我倒是比之前变得更加逗B,这或许会有助于我和大家保持联系——比如在群里进行有意思的调戏🌚。

下次再来写点有趣的好了,这个话题略闷。

随笔

凌晨2点的广州。好久没写东西了,随便写一点吧。

深夜随手谷歌了一下院里的一位同学,发现了很多有意思的东西。现在才知道原来身边的同学也不乏如此努力之人,而相比之下自己实在自惭形秽。每天写一份足迹、每月写一份小结,社团、科研、兼职、追剧、文学阅读、CS,还有巨高的GPA,多任务模式开的很精彩呀……大一就在准备GRE写作(虽然方向并不对……),完美的托福、积极乐观的心态、相当靠谱的自我管理……在QQ里聊天时的温文而儒雅。不管怎么样,都是一位十分值得欣赏的优秀女子呢。

然而在静静地浏览别人留下的痕迹的时候,不由三省吾身。大二这一年以来过得太快,申请占了差不多四分之三的时间,剩下的四分之一的大二下学期实在是没干什么事,其实即使是在申请季自己好像也没有什么动静。托福准备了快半年最后也只是刚到100分压线,被卡单项的几所学校还要狼狈的靠雅思来过。荒废的一岁。

所以要开始玩真的啦!!

说好的四年高三呢!!等7月7号考试结束和化学说了farewell,就来开始玩命的学,经典力学电动力学热力学和统计力学量子力学我全部都要学会学会学会,词汇量恢复到16k,在新大二的一年里!以此为证!7月考完试以后我会把每个阶段的计划和完成情况写上来,虽然这个网站并没有除了我以外的其他人看。

嗯…最后忍不住再评论一下那位令人尊敬的妹子…… 其实从她的日志可以看出来,她似乎并没有长远的规划,(佐证:她努力的方向比较发散)但是短期(<3 months)的规划极好(有很多短期目标),而这和我之前收集到的信息吻合。这样看来,其实这并不是特别好的情况😂。上大学以来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很多高中刚上大学的freshman们都是被各种形式的媒体和师兄师姐告知大学生活应该多样而精彩,应该努力学各样的技能,然而这种观点在很多情况下可能并不正确。

就我快两年的大学经历来看,前进策略这种事,因人而异。没有精明的辨别能力和足够理性的思考,很容易就会被旁人的指指点点带跑。譬如像我这种早就决定好方向的并且把未来800年都规划了一番的人,其实并没有必要浪费过多的精力在路边的风景上,而在大一一年里可以说也被“师兄师姐们”的“良言”给带歪了。对我来说,集中所有精力开足最大马力一条路走到黑就好了。而对于其他情况不同的人,则得要有自己的思考。在自己活了的20年里认识了很多人,但是发现绝大多数人(其实是几乎所有的)都没有一个足够清晰长远的目标,最多有个一两年内的短期目标,这从大尺度来看几乎是致命的。没有大目标的结果就是现在做的所有努力都要在以后真正的方向上以向量投影的形式打折扣;方向高度发散的人在先前的努力里只能地毯式撒网,最后才找出一条适合的方向,而这对于前一种人来说几乎在浪费生命。

跟其他人接触的愈多,就愈加发现目标的重要性——当然,追根揭底最重要的还是动机,这个以后再谈。身边有太多的人迷茫在人生的路途上,除了拼命努力好让自己看起来不颓废并不能做其他什么,看着可惜。

Anyway,祝愿那位女子尽早找到自己的真爱,动机吻合的。

年轻人能有终身的理想并且全力为之奋斗真是一件太幸福太幸运的一件事。

就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