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嘈是很难不吐的,纵使已经忙得不行。
现在看来,自己的选课方案大概的确是今年所有过来的转学生里最激进的了吧。数学系低年级课程最难的数学295+下手不知轻重作业量巨大的数学316+对non-native English speaker极具杀伤力的英语写作……这三门加起来就达每周60个小时的作业量,把sysu的任何其他人扔过来,大概也是狼狈极的。纵使自己已经拼尽全力,通宵无数,无奈寡不敌众;只能说不论结果怎么样,大约不会留下遗憾。后来知道,上一届复旦物理系第一名转过来的,去年这时候选的4门专业课就和我一样。只是,他大概没那么好运气碰到下手不知轻重的316教授,也不见得选了英语写作,更不用说比我好得多数理基础了。
于是结果就是一旦due不幸堆在一起,就意味着极其混乱的作息。刚来的前三周,每周一到周五的平均睡眠时间也就4小时;后来调整了一下节奏,总算能每周只通周四周日两次宵,其他日子总算能保证每天7小时的平均睡眠。说是平均,是因为这7小时并不必然为整块,也许晚上睡3小时下午再补4小时,who knows.
然而现在想想,大概还是不后悔的,甚至感到欣慰,这不就是我以前一直汲汲所求的么。316那样巨大的作业量,不说让人打下了极好的基础,也至少给下学期作业量更大的454做好了准备。当然,以这学期316的威力,我倒是怀疑454会相形见绌了。另一方面,多少嫌物理360太过简单,以至于一个学期下来没学到什么东西,耽误了时间。
审视下来,我大概可以算是极有野心的本科生了。计划在大二1年内学完国内物理系2年半学的内容,再用大三大四两年时间贪狼地排满研究生课程,再还要double一个honors math。 然而这种野心的确不那么好驾驭,自己无数次在赶due的深夜叹息“Life is tough”,甚至时刻怀疑自己会不会随时猝死。想想下学期更加激进的选课方案,不知道自己能不能算鲁迅所说的“真正的勇士”。好在下学期没有英语写作,这么看来也许可能更轻松。
然而,为了梦想这一切都值。当然地值。怎么会不值呢?在折磨中欣喜,在痛苦中狂欢,纵使睡眠剥夺带来的一切负面效果,也仍然抵不住清醒的那些时刻憧憬3年后功成所带来的振奋人心,抵不住物理大厦的魔力,真理的招手,永恒的致敬。
有人说,
Pain is short; GPA is forever.
我说,
Pain is short; dream is forever.
让我静静地做一个dream-defender好了。